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阶段性成果研讨会在京举办

 
 

今日看点

 

10月28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课题组主办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阶段性成果闭门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顺利召开。黄河文化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如何看待、理解黄河文化?黄河文化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每个成员的心里,引发深思。本文是一次阶段性的汇报,陆续将会发布深度研究成果,敬请各界关注。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课题组由沿黄九省(区)文旅部门及专家学者、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的二十余名高校师生团队、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为代表的民非智库组织、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驻省记者共同组成。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阶段性成果的发布,是高校、政府、民间社会组织、专家学者、主流媒体通力合作、共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黄河讲话精神的结果。

 

自6月起,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课题组深入研究沿黄九省区的经济、地理、生态、文化等情况。之后分为五组自三江源启程,至东营入海,途经九省区黄河全线及白河、渭河、汾河、伊洛河等主要支流,考察了各省区的政策规划编制、文艺创作展演、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发展、沿黄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现状做法。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课题组共取回黄河各段水、土、石样品共计44份,整理图片资料7000余幅,在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等主流媒体及沿黄九省(区)省级媒体发布新闻报道与学术观点10 余篇,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近100 条,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500万,为新时代“讲好黄河故事”作出智库贡献。

 

 

黄河文化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黄河全长5464公里,途径9个省区和66个地级市(州、盟),灌溉了全国38%的耕地,产出了33%的原盐、35%的粮食和近80%的原煤,解决了4.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宋立夫用一组数据勾勒出黄河的现实情况,并分享了日前结束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的部分成果。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课题组代表发言人宋立夫博士生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课题组认为,理解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需要认识到黄河文化是千百年来栖居在黄河流域的人民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之和,也是凝结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力量。它具有空间上的线廊性、时间上的并发性、生产上的融合性、传播上的流动性、经济上的两面性等特征,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文化之间联系广泛且紧密。

 

就黄河文化的精神谱系,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原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司长张坚钟谈到,黄河文化是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黄河两岸的各族人民口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生活在黄河两岸的各族儿女有着风俗迥异的生活方式,他们依偎着这条大河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文化,他们像散落的棋子始终在黄河文化这个瑰丽的棋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因此,黄河文化又被分为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河湟文化、河套文化等等,在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的国家战略实施中,确立黄河文化的精神谱系十分重要,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更需要充分挖掘、提炼、凝聚不同地域节点的黄河文化。

 

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原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司长张坚钟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范鹏教授认为,要从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统一的角度看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无论就时间说还是就空间说都应该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全流域与分河段的统一和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的统一。

 

 

以系统性思维做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

 
 

 

课题组指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顶层设计要注重与沿黄各省区自身特质和定位相匹配。各省区既要在挖掘自身文化特色,保护好、传承好黄河文化上找方法、谋突破,避免项目同质化,又要将弘扬工作与自身流域所处的重点任务紧密结合,统筹生态、水利、环保等部门,多条线拧成一股绳,力争目标一致、高效协同。

 

同时,也要注意跨区域的协作交流和必不可少的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起协调、跨区域、跨部门问题的工作机制,用新的机制促进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联系。其次强化沿黄城市之间结对子,特别是像石嘴山和乌海、吕梁和榆林这样空间上相邻、文化习俗上相近,但所处省份并不相同的城市,能否通过高效协作共建,推动文化发展。最后,筹办全球大江大河对话活动,向海外传播黄河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在建立黄河文化保护协同机制方面,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已经针对黄河流域非遗保护成立了协同保护机制,秘书组设在河南。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李晓松认为要加强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妥善处理非遗保护和文物保护、自然生态保护、旅游业发展间的关系,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文旅部非遗司副司长李晓松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祁述裕教授认为,从文旅融合角度看,要创新理念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才能更大限度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这项国家战略落在实处,即确立区域文化产业布局理念;确立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理念;确立跨区域文化合作理念。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祁述裕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未来?确立黄河文化精神谱系,推动文旅融合

 
 

 

未来,如何深度挖掘、系统研究、整体描述黄河文化是摆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范鹏教授指出应将与沿黄各省区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放大沿黄文化旅游综合效应是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形成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的主要目的。

 

一是要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二是要与文化和旅游部门共同谋划弘扬黄河文化、建设黄河文明,使黄河首先从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标识;三是要打造沿河溯源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用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内涵而又各具特色的黄河驿站将黄河串联起来。

 

在研讨会上,沿黄省(区)部分文旅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分别介绍了各地经验、做法以及对黄河文化的认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鲲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推进部省际文艺院团的合作,联合开展黄河主题作品展演展播。开展全领域代表性展示活动。二是加强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指导和合作。三是围绕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的高地,统筹策划开展世界闻名对话交流活动。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鲲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延庆通过线上连线分享了对黄河文化的认识。河南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方面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机制先建;二是规划先行,实施“1+1+N”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编制三是平台先建,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先行区为定位提前谋篇布局;四是项目先干,按照边规划边建设的原则,先后启动了45个黄河文化重大工程项目;五是市场先活,围绕“黄河魂、古都韵、中国情”的总体形象,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延庆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山东省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妍作为企业代表,指出“公司最重点打造的是黄河文化博物馆群项目,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过程中,文旅项目的开发应该切实惠及人民群众,带动周边百姓安居乐业”。

 

山东省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妍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导刘江红认为,本次调研是一场深入了解和体悟中国历史、中国国情的思政大课。调研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了黄河作为母亲河在中华民族基因谱系中的重要地位,黄河是中华文化认同,凝聚中华儿女的民族之脉。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导刘江红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作为课题委托方,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周久财在总结中谈到,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这篇文章能够做很多,但是主线一定要清晰。不光紧紧围绕新时代黄河文化的这个主题大文章,更要利用好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的体制机制,要处理好全域和全局的关系、流域和地域的关系;要用好事业和产业这“两个轮子”,对黄河文化的使命是保护、传承、弘扬,要把这“两个轮子”充分地用好,在保护的过程把事业的作用用足,在传承和弘扬的部分更多地要把产业的力量发挥出来。同时也要做好各省之间的协作以及文化与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的协作。

 

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周久财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摸清家底是认识黄河文化的首要前提。”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介绍。作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课题负责人,他指出,“目前我们的黄河文化研究工作只是起步阶段,未来研究黄河文化应该就黄河的整体流域的生态保护,包括碳中和碳达峰、黄河和地区经济发展、脱贫以后的小康建设等进行系统化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 |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研讨会上,还专门举办“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专题展,通过展览九省(区)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以及经过同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规范处理后调研期间采集的不同区段的黄河水样、土样、石样,以创新手段和形式向大众阐述黄河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文化故事。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研讨会第二环节,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正式揭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鲲,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韩呼生,北京市朝阳区政协主席陈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梅松,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晓伟,瞭望周刊社原党委书记、总编辑姬斌,《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此外,部分领导嘉宾由于疫情原因未能抵达揭牌仪式现场,在海外内各地为研究院发来线上视频祝福,在此一并感谢各位领导嘉宾。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管、北京市民政局批复成立的民非智库组织。未来,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将通过搭建政府、学术、企业资源合作平台,服务国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