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东入海,山东如何打造人民幸福河?

山东黄河流经概况

 

黄河从河南兰考流至山东省东明县入境,呈北偏东流向,经山东省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9市的25个县(市、区),在垦利县注入渤海,河道长628公里。

黄河是山东省最大的客水资源,沿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黄河。自1950年山东省在利津綦家嘴建成第一座引黄闸以来,目前已建有引黄涵闸63座,全省现有万亩以上引黄灌区58处,全省有12个市70余个县(市、区)用上了黄河水,为山东城乡工业、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宝贵水源,黄河水已成为山东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山东省粮食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

01.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滋养了齐鲁大地,哺育了齐鲁儿女,孕育了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河文化几千年的演进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新石器时期,以山东为核心区域的东夷文化,成为山东“本土文化”源头。继起而兴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一脉相承,构筑起自成体系的海岱文化区,奠定了黄河下游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以其辉煌文明成果印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秦汉以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齐鲁文化,取得了黄河文化发展的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主干。悠久的历史沉淀出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儒家文化、墨家文化、兵家文化、齐文化、泉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交相辉映,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孙子圣贤辈出,书圣、算圣、医圣、农圣、工圣智者云集,姜尚、董仲舒、诸葛亮、孙膑、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名人璀璨,让山东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圣地”。

02.遗产保护扎实有效

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曲阜“三孔”、泰山古建筑群、济南明府城、定陶汉墓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强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不断完善,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人抢救性保护和全方位传播展示工作成效显著。山东沿黄地区共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历史文化名城4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87处,国家级非遗项目107项,省级非遗项目449项,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深厚支撑。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体系逐步健全,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大运河历史文化带、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情带建设稳步推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中心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示范高地,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奠定了坚实基础。

03.经济质量不断提升

山东是黄河流域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最强的省份,GDP总量约占全国1/10。山东沿黄地区深入推进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增长极不断涌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依托黄河人文资源丰富独特、生态景观优良秀美的优势,山东沿黄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建成A级景区622处、旅游度假区13处,形成5个环城市游憩带、8个集群化发展县和一大批集群化发展乡镇、连片开发区,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打下了良好产业基础。

04.地理区位优势突出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与日韩隔海相望,是“一带一路”陆路和海路的连接点,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济南是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岛是黄河流域最重要的文化旅游出海口,在资源整合、要素流通、产业合作、市场开拓等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引领带动沿黄省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有利条件。

 

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九曲黄河万里沙。”山东黄河河道上宽下窄,大部分是地上悬河,尤其是黄河入鲁至东明县高村水文站的56公里,为游荡型河段,“二级悬河”形势严峻,两岸堤防是历史上著名的“豆腐腰”堤段。为解决上述生态问题,“十四五”时期,山东将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在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大廊道上抓落实见成效。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大力推进泰沂山区、黄河滩区、东平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打造济南—德州、滨州—东营黄河百里风貌带,增强黄河下游地区生态屏障功能。

在保障水安全上抓落实见成效。加快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推进大汶河、小清河、徒骇河等重点河道防洪治理,提高河流行洪排涝能力。加快建立覆盖黄河干支流河道的智慧防汛指挥系统,谋划推动“智慧黄河”建设工程,打造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区。

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建设自2019年11月开工建设,整个工程投资29.04亿元,分蓄滞洪工程建设、湿地建设、文旅项目建设三个阶段实施,其中,蓄滞洪区占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总蓄洪能力4000万方。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将在保障防汛安全、有效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和文旅产业开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项目为抓手,打好生态保护主动仗。山东沿黄九市积极响应省委工作要求,抢抓黄河流域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如淄博市以打造黄河之畔的“天鹅湖湿地慢城”为龙头,立足保护、开发并举,加快推动生态修复,美化净化生态环境,实现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和黄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机结合。

 

山东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具体举措

 

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近年来,山东沿黄九市严格按照省委“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工作要求,突出抓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着力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山东力量。

01.提高政治站位,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即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今年7月,韩正副总理在济南主持召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狠抓问题整改,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告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战略部署,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工作目标,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措施,提出工作要求。文化旅游部门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文旅部部署要求,围绕延续黄河文化历史根脉,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担当,着力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取得实效。

02.深化资源调查,高标准编制规划

黄河从山东入海,孕育出璀璨的齐鲁文化,山东省把开展黄河文旅资源调查作为重要基础,先后三次组织赴沿黄市县进行调查并形成研究成果。组织编制《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先后6次召开征求意见会、专题论证会、专家评审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认真对照国家相关规划和省里的规划,确保始终和中央要求及省里部署相统一。

《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突出五个定位:突出黄河、泰山、孔子在同一文化空间汇聚,齐鲁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打造中华文明保护传承示范区;突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稷下学宫等世界文明交流的高端平台优势,搭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突出黄河三角洲河海交汇、野生鸟类、新生湿地等旅游资源优势,塑造“中华母亲河·黄河入海口”独特文化标识,打造标志性国际文化旅游产品,建设国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突出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动作用,打造黄河流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突出山东沿海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黄河文化出海大通道。

03.抓实重点任务,着力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推动重点任务落实。一是加强黄河流域重点文物保护。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文物保护会议,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措施》等一系列文件。树立系统保护理念,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鲁国故城、齐国古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曲阜三孔、泰山建筑群等重大文保工程加快实施。

二是着力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开展黄河题材文艺创作,全省已创作黄河主题艺术作品300多部,涌现出《黄河入海》《一船星光梦》《梦园黄河滩》等优秀作品,其中《黄河入海》交响音乐会在沿黄九省区舞台艺术展演中首场演出。成功举办“黄河入海流”主题美术作品展、“大河奔腾”中国沿黄九省省会城市画院联盟优秀作品联展。

三是夯实文旅项目支撑,坚持竣工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先后建成,济宁曲阜尼山圣境、德州夏津德百旅游小镇等一批黄河文化旅游标识项目。加快推进德州齐河博物馆群、聊城高唐书画文创产业园、济南章丘明水古城等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28个项目开工。近两年来,贴息支持沿黄沿黄地区15个重点文旅项目2962万元,带动沿黄重点项目完整投资近110亿元,建立黄河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库,储备项目200余个。同时,济南泉城文化景观设计项目稳步推进,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5A级景区。

四是创新合作交流机制。组织举办第九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指导成立山东黄河流域旅游城市联盟,建设区域黄河文化旅游发展共同体,与恭王府博物馆合作推动黄河流域非遗保护联盟,举办黄河流域非遗大展,加强黄河流域省级交流合作。济南市发起成立黄河流域振兴传统工艺展示共同体。在2020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即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设立沿黄特色文化产业联盟,举办沿黄文旅产业峰会。黄河非遗大战列入第六届全国非遗博览会,全面展示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成果。“和合之气”首届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筹备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在重点项目建设、省内外协同联动、深化文旅融合、健全推进机制等方面,山东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下一步山东省将加快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的引发和实施,进一步健全保护传承弘扬机制,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抓好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谱写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山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