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
日前,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完成2021年度全国演出市场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发布《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对疫情影响下的2021年度全国演出市场综合发展表现做行业梳理。
报告以行业数据为基准,以企业调研为补充,全貌呈现北部、华东、华中、华南、西部不同区域演出市场表现及演出产品需求潜力,并基于业内主要票务系统和剧场上报数据,对包括话剧、音乐剧、儿童剧、戏曲、舞蹈、音乐会、演唱会和音乐节、相声、脱口秀在内的主要艺术门类市场分类盘点。
自2012年起,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已连续11年研究编撰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本次报告聚焦区域特点和分类市场,立足演出产品消费实际,以平均单场票房排名、年度票房及场次综合排名、演出热度城市排名等多维度呈现文化演出领域现状。
以下为《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简略版)
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情况
(一)市场总体数据
2021年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335.85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比增长27.76%,与2019年同比降低41.31%。其中:演出票房收入140.2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83.11%,与2019年同比降低30.00%;演出衍生品及赞助收入22.06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13.80%,与2019年同比降低40.94%;政府补贴收入(不含农村惠民)88.57亿元,与上年同比降低39.15%,与2019年同比降低39.16%。
(二)全年各季度市场变化趋势
2021年上半年全国剧场演出和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市场已明显走过止损临界点,其中五一假期成为年内市场小高峰。自2021年7月接连发生的局部疫情以及多地呈现极端天气,国内演出市场热度上扬的态势受抑,四季度再次出现的多地疫情导致大部分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剧场设施关停、演出取消和延期情况。
图片来源于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三)全国区域市场特征
根据演出项目的场次、票房收入等数据综合统计分析,排名前10位的地区占全国市场份额比重超过65%,演出市场地域分布仍存在不均衡发展现状。
1、2021省、自治区、直辖市演出场次、票房排序
演出场次前10:
上海、北京、江苏、四川、重庆、浙江、天津、广东、陕西、河南
票房收入前10:
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四川、重庆、山东、天津、陕西
2、2021城市演出场次、票房收入综合排序
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前10:
四川成都、浙江杭州、陕西西安、湖北武汉、河南郑州、湖南长沙、江苏南京、广东深圳、山东青岛、辽宁沈阳
地级城市前10:
江苏苏州、广东珠海、江苏无锡、广东东莞、浙江绍兴、福建泉州、河北保定、湖南株洲、浙江温州、山东烟台
3、2021主要演出类型在各区域平均客单价(单位:元)
注:客单价指观众一次购票订单的消费金额,平均客单价计算方式为票房销售总额除以订单数量。
图片来源于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四)演出市场消费者特征
2021年演出市场消费主力是18至39岁的年轻人,在购票用户中占比达76%;购票人群中女性消费者数量明显高于男性,占比为66%。根据三年连续的数据监测显示,95后、00后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2021演出消费者不同年龄段占比
图片来源于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据大麦网相关数据分析显示,演唱会、音乐节类型演出和剧场热门演出项目的观众中,60%以上购票者是跨城观演,其中90%的跨城观演消费者来自一二线城市。2021年跨城观演比例最高的演出项目是《乐华家族12周年演唱会》,比例为91%。
主要艺术门类演出市场分析
2021年全国主要演出类型(不含农村演出、娱乐演出)演出场次共计18.97万场,与上年同比增长248.07%,与2019年同比降低3.75%。
从演出类型来看,旅游演出场次为7.48万场,占比为39.43%,剧场类演出场次11.44万场,占比为60.31%,大型场馆和户外演出0.05万场,占比为0,26%。
从艺术门类来看,话剧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演出类型,演出票房和场次分别占剧场类演出30%和14%;小型、沉浸式音乐剧演出场次和票房收入较2020年增长显著;舞蹈、脱口秀等类别借助综艺节目向线下引流成果显著,票房收入、观众人数明显增长。
(一)话剧市场
2021年全国话剧演出总场次1.61万场,票房收入23.89亿元,平均票价257元。年度话剧热门题材为“红色”和“悬疑”,其中红色题材项目占全年话剧项目总量的18%,悬疑题材项目占全年话剧项目总量的11%;在艺术类型方面,喜剧仍是最受欢迎的类型,占全年话剧项目总量的12%。全年话剧演出市场小剧场、新空间项目数量占比为52.93%,票房收入占比为28.79%。
1、2021话剧项目分类排序
平均单场票房前10:
《如梦之梦》、《曾经如是》、《依然美丽》、《日出》、《戏台》、《红与黑》、《盗墓笔记》、《四世同堂》、《德龄与慈禧》、《雷雨·雷雨后》
年度票房、场次综合前10:
《如梦之梦》、《乌龙山伯爵》、《恋爱的犀牛》、《戏台》、《白鹿原》、《贼想得到你》、《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回廊亭杀人事件》、《暗恋桃花源》、《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音乐剧市场
2021年全国音乐剧演出总场次1.53万场,票房收入10.02亿元,平均票价228元。海外项目引进归零促进了本土音乐剧市场的飞速发展,海外版权本土化创编和本土原创成为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全年音乐剧演出市场小剧场、新空间场次占比为71.49%,票房收入占比为39.05%。
2021年小型音乐剧项目发展迅速,尤其是驻演类音乐剧,部分热门单一剧目年演出可达300场以上。音乐剧爱好者开启反复“打卡”的观演模式,同一台演出观众重复观演率位居各类型演出之首。
1、2021音乐剧项目分类排序
平均单场票房前10:
《人间失格》、《赵氏孤儿》、《粉丝来信》、《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远方》、《阿加莎》、《白夜行》、《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当爱已成往事》、《醉后赢家》
大、中剧场项目票房、场次综合前10:
《赵氏孤儿》、《罗密欧与朱丽叶》、《隐秘的角落》、《在远方》、《醉后赢家》、《沉默的真相》、《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双城环梦记》、《面试》、《当爱已成往事》
小剧场、新空间项目票房、场次综合前10:
《阿波罗尼亚》、《危险游戏》、《桑塔露琪亚》、《FLAMES火焰》、《灯塔》、《想把我唱给您听》、《芳心之醉》、《宇宙大明星》、《空中花园谋杀案》、《等你爱我》
(三)儿童剧市场
2021年是儿童剧市场沉淀、平稳发展的一年,市场呈现出大项目精彩、小项目精致的状态,与此相对的是制作粗放、内容粗糙、以“哄孩子”为主的项目正逐步淘汰。全年儿童剧演出总场次1.32万场,票房收入12.01亿元,平均票价127元。
2021儿童剧巡演项目场次、票房综合前10:
《奥特传奇系列》国外动漫改编、《你是演奏家》引进版权、《鹅鹅鹅》引进版权联合创作、《我是霸王龙》国外动漫改编、《美术馆奇妙夜》引进版权联合创作、《小猪佩奇系列》国外动漫改编、《你看起来很好吃》国外动漫改编、《海底小纵队系列》国外动漫改编、《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国动漫改编、《神奇校车-病菌大作战》引进版权
2021年海外引进版权的项目占儿童剧项目总数的51%,动漫改编项目占项目总数的67%。在当前教育“双减”背景下,儿童剧的创作如何与艺术素质教育相结合,国内原创剧目的创排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理念、运营模式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应引发从业者的思考和探索。
(四)戏曲市场
2021年戏曲演出场次已经超出疫情前2019年的数量,票房收入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戏曲市场逐渐向好的特征显著。2021年全国戏曲演出总场次1.79万场,票房收入7.69亿元,平均票价112元。
2021年最受市场欢迎的戏曲类别前5名是:昆曲、京剧、越剧、沪剧、豫剧。
1、2021城市戏曲演出场次、票房综合排序
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前10:
上海、北京、天津、辽宁沈阳、四川成都、湖南长沙、湖北武汉、浙江杭州、辽宁大连、河南郑州
地级城市前10:
江苏苏州、浙江宁波、江苏常州、山东济宁、辽宁辽阳、浙江绍兴、江苏泰州、山东潍坊、湖南株洲、湖北潜江
(五)舞蹈市场
2021年全国舞蹈演出总场次0.41万场,票房收入5.65亿元,平均票价248元。舞蹈演出已出现显著的商业化、市场化发展特征。但已出现显著的舞蹈演出商业化、市场化发展特征。从舞蹈综艺节目的不断推出,到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消费者中 “舞蹈粉”呈倍数增长,民族舞、古典舞成为当代年轻人“国风潮”中重要的组成,现代舞、街舞等现当代舞蹈亦从“小众”逐渐走向大众。全年舞蹈演出市场古典舞、民族舞类型项目场次占比为36.36%。
1、2021舞蹈项目分类排序
平均单场票房前10:
《野草》、《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昭君》、《天鹅湖》、《英雄颂》、《茶花女》、《花木兰》、《堂·吉诃德》
票房、场次综合前10:
《永不消逝的电波》、《谭元元和她的朋友们美术馆奇幻夜》、《十面埋伏》、《云南映象》、《只此青绿》、《天鹅湖》、《红色娘子军》、《努力餐》、《流浪Nomadic》、《朱鹮》
(六)音乐会市场
2021年音乐会市场较往年市场化程度更高,部分地区受财政资金压缩的影响,降低了对以音乐会为主的高雅艺术演出补贴标准,音乐会平均票价出现明显上升。2021年全国音乐会演出总场次0.81万场,票房收入7.91亿元,平均票价224元。在大、中型专业剧场举办的音乐会场次占比为62.03%,票房占比86%。
电影、动漫和游戏原声的音乐会巡演大幅上升,且该类音乐会平均票价均比往年有200元左右的涨幅。热度最高的项目:
《仙剑奇侠视听音乐会》、《VICTORY— Charming Live•燃系英雄史诗交响视听音乐会》、《天空之城—久石让·宫崎骏动漫作品视听交响音乐会》、《王者荣耀交响音乐会》
在艺术家巡演方面,“乐至人心”郎朗·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独奏音乐会票房收入在音乐会项目中名列前茅。
2021音乐会演出热门城市前10:
上海、北京、四川成都、山东济南、江苏苏州、湖南长沙、江苏南京、广东深圳、山东青岛、广西南宁
(七)演唱会、音乐节市场
2021年演唱会、音乐节市场依旧未能完全开放,大部分规划项目或延期或取消。户外音乐节的场次数量较2019年略有增加,但由于各地对单场可售票数量均有严格控制,尚不足以扭转市场的态势。2021年全国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总场次0.05万场,票房收入19.98亿元,平均票价660元。
2021旅游景区及其他场所音乐节和演唱会市场占比:
旅游景区:
项目占比 47.41%、票房占比 51.93%、平均客单价 851元
其他场所:
项目占比 52.59%、票房占比 48.07%、平均客单价 2500元
音乐节在旅游景区举办的场次明显增长,演唱会受场地使用限制的同时,演出机构也积极探索在景区等新型场地举办,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乐迷跨城观演有效拉动了旅游市场增量。
2021演唱会项目票房、场次综合排序前10:
薛之谦“天外来物”巡回演唱会(苏州、广州)、华晨宇火星演唱会(海口)、生来知己——《山河令》主题演唱会(苏州)、“我们,破晓星辰”R1SE告别限定演唱会(上海)、张杰 未·LIVE—「曜·北斗」巡回演唱会(苏州、海口)、乐华12周年家族演唱会(苏州)、蔡徐坤「迷」2021巡回演唱会(北京)、张信哲“未来式”2.0世界巡回演唱会(广州、海口)、明日方舟 Ambience Synesthesia 音律联觉专场演出(上海)、FINDING GHOST·小鬼王琳凯2021巡回演唱会(上海)
2021音乐节项目票房、场次综合排序前10:
草莓音乐节(北京、成都等15个城市)、国潮音乐嘉年华(上海、广州)、MDSK音乐节(苏州、杭州等6个城市)、迷笛音乐节(济南、三亚等6个城市)、麦田音乐节(北京、青岛)、仙人掌音乐节(成都)、太湖湾音乐节(常州)、潮派72小时音乐节(成都)、FullHouse 满堂音乐节(南京)、2021青秀绿野音乐节(南宁)
(八)相声市场
2021年全国相声演出总场次1.25万场,票房收入5.18亿元,平均票价165元。通过对票务数据分析,全年大部分相声演出项目为驻场项目,单场人数不足300人,小剧场、新空间场次占比为全年的93%,票房占比为81%。
德云社、嘻哈包袱铺、青曲社等知名相声团体纷纷开设新剧场。各相声团体也在聚拢粉丝方面积极尝试网络传播手段,通过直播、短视频方式增加私域流量,对增加线下观众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1年相声驻演场次排序前10:
德云社、名流茶馆、嘻哈包袱铺、青曲社、江湖艺社、笑乐汇、喜笑会、天乐社、哏都青年、红壶相声社
(九)脱口秀市场
2021年脱口秀市场全年商业演出场次1.85万场,票房收入3.91亿元,比2019年增长50%以上。脱口秀大部分为驻场演出,单场人数不足百人,平均票价100元以下,巡演的项目平均票价约为300元,演出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成都、重庆、广州等中心城市,演出场地涵盖专业剧场、小剧场、演艺新空间等各种类型,演出灵活度高,受疫情影响较小,全年场次月平均分布稳定。
虽然脱口秀演出市场热度较高,但发展尚不均衡,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具备运营大剧场脱口秀项目的能力,行业内能够取得长期稳定市场收益的团体数量较少。
2021脱口秀驻演场次、票房综合排序前10:
《笑果脱口秀·周末秀》·上海、《贰叁叁脱口秀精品秀》·上海、《喜剧联盒国-长宁区爆笑脱口秀演出》·上海、《西城爆笑脱口秀-加蜜喜剧脱口秀之夜》·北京、《三里屯爱笑大会》·北京、《原气喜剧脱口秀大会》·重庆、《哈尔滨蒜瓣儿脱口秀》·哈尔滨、《辰星脱口秀》·北京、《白熊脱口秀》·长沙、《北京喜剧联盟喜剧之夜系列》·北京
除驻场演出外,2021年周奇墨、严值高、黄西等脱口秀演员还举办了专场巡回演出。
2022年演出市场趋势
(一)疫情防控向好后有望迎来市场快速增长
从市场供给情况看,原创剧目大幅增加,部分头部项目巡演场次计划近百场,有票房号召力的作品将有效带动市场快速恢复,可预期2022年剧场演出将继续迎来一批高质量的原创舞台作品;从消费需求看,2021年三季度起多地局部疫情较长时间压抑了消费需求,可预期2022年下半年在主要假期等节点,有望迎来市场的大幅增长。
演出市场恢复发展依赖于各地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政策,行业呼吁各地要加强科学防控、精准防控 ,不搞“一刀切”,防止层层加码,为演出市场稳步恢复提供基础条件。
(二)新空间、沉浸式等新业态热度持续上升
演艺新空间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沉浸式演出等互动性较强的新业态热度将持续上升。一方面,依托演艺新空间等非标准剧场,话剧、音乐剧、儿童剧等市场涌现出更多沉浸式项目,给观众带来更强现场体验感和参与感,不少沉浸式演出逐渐形成自有品牌,带动持续消费。另一方面,依托个性化场地,沉浸式演出和剧本杀、密室等娱乐项目加速融合,沉浸式娱乐演艺、沉浸式旅游演艺受到更多投资者关注。
(三)IP运营、跨界联合受到更多关注
2021年IP资源的深度利用在舞台、影视、网综之间实现互联,同一剧目的IP深度开发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在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下,2022年将有更多机构关注演艺IP的价值外延拓展,以演艺+展览、文创、高清放映、出版物,以及与商业机构、制造企业联名打造衍生产品等多种方式,拉动文化消费升级,探索舞台艺术市场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来源: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