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和大讲堂第十讲实录|谋划银发经济元年的发展路线图

1月20日,“京和大讲堂”第十讲——《2.97亿中国老年人:银发经济新机遇》“线下+线上”直播讲座在北京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成功举办。本次讲座聚焦银发经济,深度解读我国首部以“银发经济”为主题的专项政策——《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并对银发经济相关政策、市场风向和未来发展图景进行了系统分析。讲座现场反响热烈,现场直播数据167万,微博话题#京和讲堂#、#养老式旅游的正确打开方式#总阅读量达1025.14万。

 

 

讲座由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文旅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文旅分会主任委员范周主讲,现将讲座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1月15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4个方面26项具体举措,这是我国首部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在这一背景下,发展银发经济势在必行。

 

 

一、多场会议点题银发经济,市场春天已经到来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础的变量。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明确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可以说,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的发展。

 

2024年的开局,银发群体和银发经济因连续几场重要会议而引发社会关注。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组最新人口数据:2023年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这一数据比2022年上升了1.3%,比2021年上升了6.2%。这意味着在少子化、人口负增长的当下,老年群体的比例将会逐年扩大,2.97亿老年群体已经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力量。

 

 

1月1日,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提到“老年人的就医养老”问题,快速发展的庞大老年群体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寻求高品质的生活?这一问题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乎着未来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先要正确地看待人口老龄化的这一现实背景,理解人口结构变化背后隐藏的发展机遇与市场蓝海。

 

(一)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社会新常态

 

回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腾飞,人口红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推手。新中国历史上在1950—1958年、1962—1975年和1981—1994年的三次人口生育高峰为改革开放后提供了丰沛的人口劳动力,人口结构年轻化形成的发展窗口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人口红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为判断老龄化社会的这一标准下,世界已进入老龄化阶段,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于2002年超过7%,并开始缓慢增长,到2021年达到9.62%。今天,世界正在变老,越来越多的发达经济体步入了老龄化的阶段,老龄化成为各国发展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提到老龄化,我们总是带有着“悲观”的色彩,实际上这是一种传统的社会偏见。老龄是每个人必经的生命阶段,是每个人躲不过去的自然规律。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老龄化社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中国老龄化的进程来看,有三个特点可以概括。

 

一是未富先老,老龄群体的物质基础较为薄弱。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老年人群体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尚未实现全面富裕。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一方面,我国人均GDP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还较大。另一方面,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财富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一部分老年群体在农村地区仍面临较为严峻的生计挑战。

 

二是基数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定义,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预计我国将在2031年前后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预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3.76亿,2058年达4.14亿的峰值,届时每三个人中将会有1个65岁的老年人。

 

三是持续加速。中国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已于2021年,即用21年进入老年人口占比超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在11年后(2032年前后)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从发达经济体情况看,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法国用了126年(1864-1990年)、英国46年(1929-1975年)、德国40年(1932-1972年)、日本24年(1971-1995年);从深度老龄化到超级老龄化,法国用了28年(1990-2018年),德国用了36年(1972-2008年),日本用了11年(1995-2006年)。

 

 

如果说,老龄规模、发展程度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背景,那我国的老龄化由于叠加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需求的不断转变出现了更为复杂的老龄化特征,也涌现了数字鸿沟等等复杂的社会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龄群体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我们是否为老龄化做足了准备?一系列问题都在引发社会的深思。

 

(二)国家战略:发展银发经济恰逢其时、正当其时

 

对银发经济的关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实上,国家政策始终在为积极老龄化未雨绸缪。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将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4次提及“养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银发经济”。2021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发展适老产业。2022年出台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从老年用品研发、优质产品推广和鼓励发展产业集群等方面,要求在全国规划布局一批银发经济重点发展区域。

 

2024年,银发经济顶层设计再次加速。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新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银发经济与社会民生、人口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重要意义,银发经济频频出现在官方报道中。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次针对银发经济出台的专项文件。意见全文4000余字,61次提到“服务”,24次提到“产品”,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全面完整地提出了新时代发展银发经济的新思路。

 

从经济规模来看,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大概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10%。2024年,也可被大胆地称为银发经济元年。

 

 

(三)把握3个特点和4个要点:谋划银发经济元年的发展路线图

 

解读26条政策,首先我们总结了三个政策上的亮点。

 

亮点一:前瞻性与落地性的结合,全面、系统地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谋划切实可行的举措。26条中对银发经济的定义、银发经济的未来发展做了高标准的谋划设计,既有对当下银发群体急迫的生活需求的关照,又关注了长远时期银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问题。政策瞄准7大老年群体的急迫服务需求、部署6大专项行动,提出未来发展的7大潜力产业与6大保障要素为银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标志着银发经济将在未来较长时间成为发展重点。

 

亮点二:提倡产业与事业的协同发展,产业发展各有侧重,强调市场要素在银发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老龄工作既需要公共服务的基础保障,又需要市场参与、市场共建,共同努力将老年群体的生活推向品质化发展阶段。在这一次的26条政策中,提到的7大未来潜力产业,虽说都是未来鼓励发展产业,但是在产业发展侧重点上各有不同。

 

首次提出的抗衰老产业注重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医用。目前这个行业刚刚被提出来,一方面,生物医药是国家未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着高新技术的未来方向,抗衰老产业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被提出来的一个重要需求。另一方面,目前我们的抗衰老产业才刚刚起步,在文件中更加注重当前的技术研发,市场化的进程还需要更进一步观察。

 

智慧家居产业的发展注重适老化场景的集成应用。养老金融产业更加注重金融属性的安全合规问题。在适老化改造方面,政策中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适老化全场景改造,特别注意线上线下空间的全面适配。在旅游服务业态方面,康养旅游、旅居养老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这也与2024年国家发改委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相契合。

 

整体来看,目前的政策设计是要发挥有为政府和有为市场的双重作用,互相支撑、互相补位、共同促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银发经济既能实现社会效益,同时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

 

亮点三: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协同发力,以需求优化供给,深度挖掘银发经济的市场潜力。

 

当前老年群体的需求包括身心健康、品质生活等多个方面,需求也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结构变动而不断调整,因此,既需要关照到老年人的需求,以新需求推动新供给,重塑银发经济涉及到的第二、第三产业链条,在银发经济发展潜力中,所有的产品、行业都值得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我们提炼出政策的四个要点。

 

要点一:解决刚性需求,发展多元需求,强调品质生活。

要点二:鼓励企业入局,提高市场活力,明确国企责任。

要点三:树立行业标准,健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意识。

要点四:政产学研多方合力,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足。

 

二、正在加速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发展迎来新风口

 

我国从2012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晚,但增速非常快。在加速老龄化的进程当中,我国社会的养老观念、老年人消费理念以及养老方式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一)思维更新:新养老观念不断涌现

 

1、居家养老

 

我国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超过2亿,在北京,99%的老年人都选择居家养老,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失能失智老人。随着家庭的少子化和女性就业率的提高,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由亲属照料失能老人的模式难以为继。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居家养老系统,需要牵涉整个社会的力量。

 

政策法规保障是基础,尤其需要关照那些失能失智的弱势老年群体。在这一方面,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值得借鉴参考。大物业运营模式下的居家养老也是一种趋势。物业可以凭借资源优势发展成物业养老管家。居家养老还需要注重场景导向,围绕着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进行场景延伸。随着新老年人群大量出现,广场舞、太极拳这类户外运动将无法再满足中老年群体健身专业化的需求,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和改良的老年健身场馆会成为一种新消费趋势。

 

2、老年再就业

 

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老年人口占到55.83%,这部分年轻、健康、大多受过良好教育的老龄人口中蕴藏着巨大的人口红利。《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我国68%的退休老人有强烈的再就业意愿,“退而不休”成为一种普遍共识。对于教师、医生等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来说,相关从业者更是“越老越吃香”。

 

然而,当前老年求职市场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大量老年人因为缺乏相关职业技能只能从事保洁、保安等非技术性行业。为了帮助老年人开启第二段职业人生,老年再就业的相关教育和培训是重要途径。

 

此外,市场对接不畅会间接导致大量老年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据有关数据显示58.3%的老年人都是经由熟人介绍,相对于年轻人,他们接收招聘岗位信息的途径很匮乏。英国的Rest Less是专门为50岁及以上人群服务的就业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拥有100多万会员,提供5万多个工作岗位。除了丰富的招聘信息之外,平台还提供与就业相关的指导与服务,包括了数千门线上课程,帮助会员拓宽视野,学习技能,我们的市场亟需这样的平台机构和品牌。

 

3、养老金融

 

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从“养儿防老”到“自主养老”,老年人的金融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从银发人群的金融市场参与看,我国超1/3的老年人具有积极的金融意识,银发人群中购买商业养老险、年金和寿险的人群占比达到34.8%;银发人群在金融理财产品中的月活跃用户也达到了5643万。2022年,我国开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开始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举措。

 

目前,个人养老金融市场持续繁荣。到2023年底,我国开立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超过5000万。个人养老金产品增加至753只,包括465只储蓄类产品、162只基金类产品、107只保险类产品、19只理财类产品,养老金融产品持续扩容。

 

(二)追求悦己:个性品质化的新消费理念渐已形成

 

老年人个性化需求的释放,是刺激和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着力点。目前,老年人的悦己消费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一是老年大学。“老有所学”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人生第二阶段的教育平台,老年大学体现着社会对老年生活想象力。从老年教育现状看,我国现在有7.6万所老年大学,学员2000多万,中老年教育市场规模预计在2050年突破千亿。“无龄感教育”是上世纪末提出的,倡导“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积极老龄化社会缓解下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态度。在上世纪,一些发达国家将老年大学称为“第三年龄大学”,把老年大学的办学目标提升到展示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

 

 

二是老年婚恋。我国现在有5000万丧偶老人,这其中又有80%是有再婚愿望的。现在市面上老年人相亲的主要途径是城市相亲角,每个城市一定都有个人民公园,负责人民相亲。现在面向老年人的婚恋网站种类很多,但品质堪忧。直播相亲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友方式,但目前的现状还是鱼龙混杂。由此可见,老年婚恋市场还是一块待开垦的黑土地。

 

三是老年美容。老年用户已经成为美容个护的第二大消费人群,50岁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22.5%。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从原来的囤积消费转变为悦己消费;从原来的以家庭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自我为消费中心。观念转变促成了老年美容行业的迎势发展。在这个势头之下,医药企业开始入局,我们知道的一些国外化妆品头部企业早就有了探索动作,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垂类创新企业同样风起云涌。

 

四是老年旅游。2021年,我国45-64岁人群的出游就已经达到9.02亿次,占比超27%。2023年我国55岁以上人群出游量同比再增长两成,55-60岁年龄段是消费主力。有钱、有闲、有精力的老年人是旅游市场的绝对主力。老年研学主题游、康养疗愈游、旅居自驾游、聚会酒店游广受欢迎。

 

(三)拥抱科技:技术赋能养老玩法多元化

 

科技对于养老玩法的赋能是多元化的。没有人能够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当下时代来说,科技就是我们最大的背景。

 

1、从老年内容消费讲起

 

从数据看,当前老年用户在主流平台的分布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最多,微博其次,强调时尚种草的小红书有1213万,注重二次元的哔哩哔哩有457万。不难看出,短视频还是老年人内容消费的大头。

 

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网民已经突破1.4亿。去年,“秀才”和“一笑倾城”两个抖音网红的直播打赏之战引发社会热议。大家震惊于退休老年人给网红打榜消费的能力,也感叹其所反映出的贫瘠的老年人内容供给市场。

 

现在有很多老年人成为博主、网红,分享知识、美食、穿搭、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老年人专属内容平台也正在打造,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社交、学习、健康等平台。不可否认,所有内容消费的本质,都是情感洞察。

 

2、科技直接影响的另一个业态:智慧养老

 

“机器人+养老”正在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可行途径之一。2023年1月,《“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国家提出加强残障辅助、助浴、二便护理、康复训练、家务、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安防监控等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的研制;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机器人保姆不再只是一种想象,而是逐步成为了社会现实。

 

三、银发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国务院关于银发经济的文件发布标志着我们正式开启了银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很多老年人,尤其是低龄老年人来说,退休之后才是生活的开始。有一定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自由度的老年人有资本、也有意愿进行各种类型的消费,但面对快速更迭的消费形式和相对贫瘠的银发市场供给,银发经济正处在“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困局之中。因此,我们要想清楚,银发经济的未来发展究竟路在何方?

 

(一)我国银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旺盛的消费需求,有限且单一的市场供给

 

1、老年人积极触网,但仍存在“数字鸿沟”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2022年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从5.2%上涨到14.3%,五年间占比将近翻了三倍。截至2022年,老年网民规模达到1.53亿,占全部老年人口的54.6%。

 

老年人上网都会干些什么呢?在移动互联网上,接近九成的都市老年人都会使用通讯软件,77.1%的老年人会在手机上进行电商购物,涌入短视频平台的老年人占比也接近七成。在电商和短视频领域,不仅出现了适老化内容产品和服务,也产生了一批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内容生产者。可以看到,“有钱、有闲”的银发群体正在消费、娱乐等互联网领域持续发力。

 

然而,繁华之下,是老年人蹒跚追赶的艰难与吃力。“想用不会用”的窘境和“想学无处学”的无奈几乎是每一个老年人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2、老年人努力接纳新事物,但“选择空间”狭窄

 

“老”和“新”本来就是一对反义词,“老年人”与“新时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言而喻。为了弥合“老”与“新”之间的距离,老年人正在加快追赶的步伐,努力接纳新事物。老年人开始成为网络博主、带货主播;开始走进老年大学,主动学习新技能、了解新知识;开始选择旅游、智慧生活等长期以来被年轻人掌握主要话语权的享受型消费。但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年人始终是“追赶者”的角色,选择空间较为狭窄。

 

以老年人网络购物为例,从2021年到2023年,移动购物行业中银发人群增长了5885万人次,增幅超过30%。但当我们把银发人群放在整体消费市场的大盘子中来看,银发人群所产生的经济收益远低于其人口21.1%的占比。这种火爆现象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反映出“选择空间”的狭窄对银发人群消费潜力释放的压制。我们有满足年轻人各类需求的购物软件,但在设计之初将老年人纳入考虑,甚至专门为老年人开发的软件少之又少。

 

所以也希望年轻人能够等一等老年人。老年人亟需走出“追赶”的角色,需要实现从“会不会用”到“能不能用的舒坦、用的方便”的转变。

 

3、老年人渴望再就业,但缺乏机遇与保障

 

低龄老年人是一笔丰厚的劳动力资源,以四川省统计数据为例,60-69周岁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占比接近90%,90岁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占比也超过了40%。不论是从老年人基本情况和自身意愿出发,还是从劳动市场需求出发,延迟退休年龄、支持老年人再就业都已经是“箭在弦上”。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劳动年龄是年满16周岁至退休年龄。2020年,我国平均退休年龄为57.5岁,与“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标还存在八年半的差距和空间。

 

相较于国际情况,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偏低。我们亟需老年人就业合法化制度的出台和保障,推动老年人劳动力资源真正走向现实、走进市场。

 

 

4、养老相关企业增速放缓,但多处市场仍存在“无人区”

 

当前养老相关企业增速放缓的现象。但从实际需求来看,当前银发经济市场还存在多处“无人区”。比如和老年人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但还没有引起市场重视的心理健康赛道。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对北京市老年人的调查数据显示,近1/3的老年人存在抑郁状态。其中近12.17%的老年人存在中高度抑郁情绪。《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老年人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与经济收入、学历和社会地位显著相关。

 

此外,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单身老人(单独居住的老人)为3729万户,这一数据较六普增长了约6.5%。民政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目前已超过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70%。由此可以看到,针对单身老人和空巢老人的下沉专业市场,是可以探索的打开银发经济大门的一把重要“金钥匙”。

 

(二)发展银发经济,我们还缺少什么?

 

1、缺规模:相比于巨大的市场潜力,现有市场规模只是“冰山一角”。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虽然已经形成了万亿级市场,但对比2.97亿的人口基数来说还只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如何充分释放市场潜力?不仅需要政府端的引领与号召,更重要的是市场端的纵深挖掘和覆盖范围的拓展。

 

2、缺品牌:银发经济领域具有高品牌性的企业、活动等仍处于培育阶段。

 

毫无疑问,当前银发经济领域的产品开发、产业建设、产业链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但“探索有余,品牌不足”也是银发经济必须要面对的事实。品牌化建设是发展银发经济的必行之举。

 

3、少供给:面对需求细致、分类繁杂的老年消费群体,缺少服务于老年人的专业产品。

 

可以说,老年人是最为复杂的消费群体,也是消费可能性最多、最广的群体。从身心健康角度看,老年人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身体、心理疾病,此时专业的治疗、陪护就有了巨大的市场。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是典型的老年病,预计到2050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人数最高有可能达到近9200万人,这一类人群不只需要家人的陪伴照顾,更需要专业系统的治疗和服务。当前银发经济市场上,我们还很缺乏这样专业化程度高的小精尖产品。

 

4、少保障:处在银发经济发展的初步阶段,养老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银发经济26条的最后专门提出要“打击涉老诈骗行为”。近年来,老年诈骗屡见不鲜,因此市场保障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面对“银发经济”这一块大蛋糕,我们在思考如何掘金的同时,也要警惕“盗金”的出现,敲响养老安全的警钟。

 

(三)我们要如何把握银发经济新机遇?

 

1、找准市场切入点:通向下一个万亿蓝海

 

首先还是要以市场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市场切入点。要在充分认清我国老年市场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将成熟经验与我国老年市场进行有机结合。

 

2、把握本质需求:服务关怀为第一出发点

 

老年人终究是老年人,在发展银发经济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添加人文关怀。要以服务关怀为第一出发点,发展有温度的银发经济。要更多关注农村老人这一数量庞大,但声量和单体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群体和其他弱势群体,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

 

3、跳出银发看银发经济:探索产业链融合

 

银发经济的产业出发点和消费人群主要是银发群体,但却不只是银发群体的经济。以银发经济为起点,可以实现各个年龄层、各个消费圈层的串联。因此我们要解放思维,跳出银发看银发经济。

 

4、追求科技向善,为老龄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搭建桥梁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各科技业态和产品已经或者正在进行变革。在这一轮变革期,银发经济应该被重点考虑,要将老龄群体的需求前置,打造出更多真正适老、适用、适合市场化的产品。

 

我们每个人的家里都有银发老人,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变成银发老人。银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命题,同样也是一个社会命题。我们虽然处于老龄化社会,但是我们最终要走向的,不是老龄社会,而是全龄社会——这就是银发经济新机遇的核心所在。

 

 

本次讲座是“京和大讲堂”2024年首讲,今年“京和大讲堂”也将继续围绕银发经济开展一系列讲座。此外,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2023年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研究报告》将于2月4日正式对外发布,欢迎各方企业、机构、媒体的关注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