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辽宁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专题研究报告》核心观点发布!

5月25日,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大连市政府参事范周教授在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新供给新需求对接招商大会上代表课题组发布《辽宁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专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课题组受本次大会组委会委托,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体旅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思想指引,以文体旅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谋划辽宁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新篇章。课题组特别邀请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一级巡视员周久财、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宋瑞、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韵江、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齐骥、大连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郑岩、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作为学术顾问。

 

课题组会前对辽宁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优势条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针对辽宁省各市、区、县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广泛调研,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辽宁省文体旅供需现状,厘清发展堵点、难点,为辽宁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提出建议举措。课题组在充分征求学术顾问团队专家和有关领导意见的基础上,对报告内容进行反复打磨,并将初步研究成果反馈至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提请相关领导阅读审议,最终形成此报告。现将《报告》核心观点发布如下。

 
《报告》指出,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是实现文化强国、旅游强国、体育强国的重要路径。高品质文体旅融合示范地目标的提出是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体旅融合发展,出台《辽宁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指导意见》,并将其定位为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展现出辽宁省在新时代背景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远见卓识和积极作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大省、农业大省、海洋大省、科教大省、文化大省、旅游大省、体育大省,辽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产业资源、科教基础、人才支撑等优势条件,为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奠定了重要基础。
 
《报告》将辽宁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总体优势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沈阳大连双城驱动,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较为显著。中心城市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辽宁区域发展思路由“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向“协同发展”演变。双城驱动的区域发展格局为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广阔发展空间。二是产业门类较为齐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优势初步建成。依托于较为齐全的产业门类,辽宁省在产业链整合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同时,多样化的产业门类为文体旅创新融合提供试验场和孵化器,有利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场景应用,为文体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例如沈阳法库县瞄准低空经济新兴产业,以航空主题展会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三是人口回流进一步扩大消费群体基数,服务性消费需求不断释放。近年来,辽宁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致力于打造生态友好型、青年友好型城市,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全省人口净流入8.6万人,扭转了2012年以来连续11年人口净流出的局面。从公开数据来看,辽宁省呈现出服务性消费增速快于商品性消费、农村服务性消费增速快于城镇服务性消费、服务性消费占比进一步提高的特点。四是居民教育水平保持全国领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东北受教育程度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辽宁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所占比例、人均受教育年限两项指标分别位居全国第七位、第六位。同时,辽宁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和“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行动分别针对高精尖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租房住房、生活补贴、技能培训、子女入学等福利,取得良好成效。
 
 
《报告》指出,辽宁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主要面临5个方面的挑战。第一,文化内涵挖掘有待深化,优势资源产品转化力度仍需加强。一是目前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仍不够深入,市场化开发力度不足。二是存在不同程度资源利用率较低现象,优势资源产品转化力度不足。第二,文体旅公共服务能级有待优化,数字化水平亟待提高。一是文体旅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仍需加强,场馆设施功能有待进一步融合升级。二是资源配置不均衡,社会化程度和运营效率需要持续提升。三是服务形式较为传统,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扩大。第三,龙头企业影响力不足,民营企业的创新环境需进一步激活。辽宁省在文体旅领域缺乏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特别是文化和旅游方面,导致整体竞争力不强。在培育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辽宁省仍需要在市场环境、财税支持、人才关爱等方面下大气力。第四,行政壁垒制约发展活力,跨领域资源整合能力仍需强化。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需要文化旅游、体育、规划、园林、文物等多部门提供系统支撑。当前,行政壁垒制约文体旅产业的发展活力,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或部门之间存在政策导向不一致、信息孤岛等现象。第五,文体旅数据资源分散,高质量发展评估体系亟待建立。目前,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的数据统计工作分开进行,仍存在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时效性不同步、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为实现文体旅产业发展目标,加快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报告》提出,要着力破解共性难题,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路径模式。
 
第一,坚持文化铸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一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通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注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力弘扬“六地”精神,为辽宁文体旅融合发展凝聚力量。二是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性,丰富多样化产品供给,促进人民大众精神文化繁荣。三是以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多层次需求为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导向,打造全民共享的融合新生态。
 
第二,坚持融合共生,加强统筹规划,促进文体旅与其他相关领域交融互渗。一是坚持统筹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加快系统设计建设步伐,理顺文化、旅游、体育在体制机制中的关系,畅通融合发展渠道,形成体制机制示范经验。二是以文化为灵魂、以体育为牵引、以旅游为带动推动文体旅内部融合,发挥“1+1+1>3”的协同效应,以重大文体旅项目为载体,促进文体旅更高水平融合。三是加强文体旅与农业、工业、教育、商业、文创、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拓宽产业容量空间。
 
第三,坚持科技赋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深入挖掘和解析辽宁省文化资源背后的符号价值和文化内涵,为文体旅产品创新提供灵感和依据;发掘文体旅领域数据产业化潜力,探索形成数据驱动型产品及服务。二是加强技术对场景体验的集成应用,创新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支持文保单位、公共文化机构、旅游景区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文旅新产品。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和吸引力度,尽快出台专项强基人才政策,搭建文体旅多元化人才梯队,为文体旅融合发展聚才聚智。
 
第四,坚持开放联动,立足辽宁东北亚枢纽地建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以文体旅合作为支点,发挥辽宁东北亚区位优势和“东亚文化之都”城市交流机制基础,加快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强辽宁与黑龙江、吉林在文化、体育、旅游领域的产业协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辽宁与京津冀在文体旅游领域率先实现深度合作,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二是推动重大节会活动提档升级,做大文体旅节庆品牌,提升“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品牌影响力;以高能级活动为抓手,紧抓承办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有利契机,增强辽宁高品质文体旅目的地吸引力。
 
第五,坚持治理增效,破解指标体系构建难题,逐步发挥示范。一是加强基础统计研究,率先在数据统计方法创新、数据标准化制定和评估监测体系建设中作出示范,打造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辽宁样板”。二是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确立标准化试点工作的目标和范围,探索制定冰雪旅游、赛旅融合、红色研学等新业态的管理规范标准;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标准化试点工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发挥数据要素在文体旅产业中的乘数效应。三是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和完善文体旅企业服务保障措施,营造灵活、公平、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
 
《报告》指出,辽宁省要不断凝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蓬勃动力,加快从东北地区文体旅产业领跑者向全国文体旅产业领军者的角色转变,实现文体旅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全方位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