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中青年学者文旅经济研讨会成功举办!
10月11日至12日,2024年全国中青年学者文旅经济研讨会在浙江省德清莫干山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启航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主办,由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北京京和智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由新华网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德清县会展业促进中心提供学术及推广支持,旨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国内知名专家、青年学者以及地方政府、文旅企业代表搭建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展望文旅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未来。
本届大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潘云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杭州市委员会主席叶明,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席、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杭州市委会组委、省政协常委、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马峰,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梅松,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秘书长顾汉春,著名人口学家、南开大学教授原新,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首席专家、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杨永恒,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宋瑞,德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志方,德清县文化与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沈群涛等政产学研各界嘉宾近300人出席。
大会开幕式及主旨发言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名誉院长范周主持。
德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志方,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秘书长顾汉春,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马峰为本次大会作开幕致辞。
德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志方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向各界嘉宾齐聚德清共商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计表示感谢。周志方部长系统介绍了德清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未来,德清县将形成以莫干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下渚湖景城相融区、大运河诗路文化体验区、“江南之源”遗址博展区和AI影视城为核心的五大圈层,带动文旅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秘书长顾汉春表示,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跃因子,中青年学者是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期待通过本次大会的深入交流和研讨,为文旅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期待文旅企业能与广大中青年学者携手并进,共同开创文旅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马峰强调,全国中青年学者文旅经济研讨会,是中央文化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与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的学术研究平台,旨在推动我国文化和旅游研究,在理论基础、实践工作层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果。它将成为我国文化和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品牌活动,成为学院和业界共同交流、不断推出优秀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大咖云集
共话“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可谓是百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和连接纽带之一。积极助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开辟文化和旅游新业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求,也能对文旅及其他行业进行相互“赋能”,形成“1+1>2”的多赢局面。为此,大会特别邀请人工智能领域、人口学领域以及文旅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通过宏观与微观结合,进行多角度的精彩分享。
“变革时代”主题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著名人口学家、南开大学教授原新作主旨演讲,从数字技术、人口结构等宏观角度进行深刻剖析。
潘云鹤院士在《AI+文化产业》主旨演讲中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指出文化艺术产业将迎来大变革:第一,智能生成将使得文艺创作和文化设计的效率和产业形态发生巨变;第二,设计和创作的工具和平台使得全民参与文艺创作时代的到来;第三,能够掌握人工智能平台进行文艺创作或设计的人才将更加重要。
谭建荣院士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主旨演讲中提到,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思维,或者说是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之所以文章比一般人写得好,是因为有大数据、大模型的赋能。他总结了实现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五个具体方法:一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设计;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工艺提升;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强化质量;四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延伸服务;五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拓展旅游设施。
原新教授在《从人口新常态看文旅市场新机遇》的分享中以翔实的数据为支撑分析了当前我国人口变化为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他认为,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贯穿于整个二十一世纪。在此背景下,随着代际的更迭,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交通便利程度都在进一步提升,再加上消费能力、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的变化,都将促使潜在的文旅市场转变为有效的文旅市场。他认为,一个繁花似锦的文旅新时代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一定会实现。
“展望‘十五五’:文旅经济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演讲邀请到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首席专家、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杨永恒,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宋瑞作主旨演讲。
李向民教授在《文脉传承与文旅创新》中分享了他率领研究团队进行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四个月的考古挖掘和文脉研究从学术方面论证了九龙口是大运河前身邗沟的东部重要节点,沟通了长江、淮河和黄海,是中国历史上交通主干线的重要枢纽。文脉研究是做好文旅规划的重要一步,也是区域文旅发展的根基所在,它将为促进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区域文旅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杨永恒教授以《对“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思路的初步思考》为题对“十五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思路提出了五个建议:一是以均等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以多样化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二是发挥市场机制导向作用,助力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三是突出数字和科技赋能,培育文化和旅游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四是发挥我国数字经济优势,做好数字文化大文章;五是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着力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世界读懂中国的“文化钥匙”。
宋瑞教授在《识变、应变与谋变:“十五五”时期旅游发展趋势展望》的分享中指出,“十五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将发生剧烈的变化。旅游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旅游业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分配失衡”转向“共同富裕”,从“高碳增长”转向“绿色发展”。
聚焦热点现象
共话文旅发展新特点、新挑战
今年以来,各地加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质升级,以科技创新塑造文旅融合新动能,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本次大会邀请10个2024年文旅经济年度创新案例相关负责人分享新方法、新经验,并且通过与参会嘉宾的互动提问环节做进一步延伸交流,共同探讨文旅经济的创新发展。
分享环节上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李康化主持。
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梅松带来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面的相关思考,提出了以建设主题游径为契机带动文物旅游、文商体旅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相关思路,为北京中轴线的文化传承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旅产业处处长冉丽从一组数据出发介绍了成都市打造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城市最新成果与建设经验,近年来,成都市在文旅融合、场景建设、业态融合、夜间经济方面日渐形成了“成都模式”。
上海今吾今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CEO赵玄晔从年度热点案例——“胡夫地平线”出发,提出了3D扫描重建技术、高性能的图形渲染、VR技术、大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对VR大空间项目顺利落地的积极影响,并分享了案例的运营模式与后续计划。
浙江大丰实业执行董事、副总裁赵红梅详细阐述了大丰实业的业务逻辑和建设经验,提出了“REPC+O”的模式探索经验,强调了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合作共赢的发展共识对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力通过翔实的数据和几组生动故事展现了莫干山的国际化、青年范和体验感。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之所以能够高效运营离不开详细的数据监测和精细的管理服务,它不仅是中国的莫干山,更是世界的莫干山。
分享环节下半场由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周建新主持。
北京京城机电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辉讲述了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进行战略转型的必要性。近年来,京城机电积极推动文化科技作为第二主业,在北京打造了京城电通、京城尚德等文化科技融合园区,通过不断优化运营服务吸引了大批优质文化企业入驻,生动展现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格局与当代使命。
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沈玉良从数字文化产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角度分享了近年来的做法思考,浙江数字文化国际合作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站在数字技术应用文化领域的最前沿,推出了Metai视频译制平台等一系列新产品,希望通过抱团出海、协同发展的思路实现“1+1>2”的联动效果。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展示利用部主任冯燕介绍了《黑神话·悟空》走红后对山西文旅发展的新变化与新思考,作为文物资源大省的山西省,是地上文物资源的宝库,具备着数量多、时代齐、门类全、质量高等特点,未来将在文物保护与开放利用等方面进行更多尝试与探索。
文都云(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虹介绍了国内第一个红楼梦主题的沉浸式展演空间建设经验,从项目选址、项目调研、制作过程、主题内容策划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一款博物馆活化优秀项目诞生的始末,细致分享了文都云用数字技术讲好城市故事的发展理念和实践思考。
大沽河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寿鹏介绍了生态文旅发展大背景下的青岛胶州大沽河建设构想。青岛胶州大沽河以国家站位、世界视野高标准建设,致力于成为上合示范区商旅文综合服务基地,打造“一带一路”商旅文国际合作新平台。
莫干山论道
汇聚青春力量,共筑交流平台
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旅理论研究体系和话语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构建这一体系既需要植根于学术前辈们的坚实基础上,又需要充分发挥中青年学者的主观能动性。本次大会为广大中青年学者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让他们得以发声,共同探索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新路径。
本次大会共收到150余份论文,经大会评审委员会遴选推举,最终邀请50余篇优秀论文作者到会。这些优秀论文,从立论到分析,无不彰显出文旅经济研究跨学科融合的鲜明特点,为文旅学术交流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旅理论研究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更为崭新、更为多元的视角。
10月12日上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文旅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文旅赋能与区域发展”“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活化再生”“文旅消费与品牌传播”为主题的五场平行论坛同步进行,来自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文旅企业的中青年学者以沙龙形式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与评议专家进行交流讨论,点燃了集体智慧的火花。出席五场论坛的主持人和评议人在闭幕式上做了精彩点评。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文旅新质生产力”主题评议人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周建新认为,分论坛一的研究论文聚焦新质生产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文旅产业的影响等热点话题,论文选题具有前沿性、研究主题具有现实性、问题意识具有鲜明性。与此同时,对文化新质生产力、文旅新质生产力等新概念要进一步进行概念区分与阐释,注重加强论文的规范性、学理性、创新性。
(分论坛一与会嘉宾合影)
“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分论坛评议人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邵明华认为,本场汇报聚焦文化数字化、科技赋能等核心关键词,在选题上重点侧重于文旅融合、文化科技融合、跨界融合。跨界融合包括了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也包括了理论界与实践性的融合。当前,从技术发展史角度来看,文化科技融合的影响远超出文旅融合。未来,仍应关注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进一步深化研究。
(分论坛二与会嘉宾合影)
“文旅赋能与区域发展”分论坛评议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厉新建认为,本场汇报信息量丰富,从研究选题上看,有农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从研究方法来看,既有案例研究、计量经济分析等。十篇汇报在选题上有较高的价值,在下一步优化研究时,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性和独特性。在政策研究中要关注如何准确搜索和分类政策,以确保量化分析的准确性,同时要注意区分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
(分论坛三与会嘉宾合影)
“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活化再生”分论坛评议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陈波指出,本场汇报围绕着文化数字化、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文化资源表达、博物馆研究等关键词,回应了文旅高质量发展中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文旅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众多,比如传播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体现了新时代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的交叉性特点。为进一步深化研究,要做好分析框架的梳理,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凝练提升。同时,在研究论文的规范性与框架写作方面仍需努力,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与学界同行充分交流。
(分论坛四与会嘉宾合影)
“文旅消费与品牌传播”分论坛评议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李康化认为,本场汇报的选题着眼点与当前文化旅游发展的现实性紧密联系,都是扎根中国大地、具有时代性的话题,体现了学科性学术与问题性学术的特点。同时,各位研究者深入一线、了解中国实际发展情况,体现了新一代青年学者在学术研究的气质风貌。李康化教授勉励青年学子要继续努力提升学术研究水平。要进一步注重标题提炼,同时,论文写作中要避免大篇幅现象描述,注重论理。
(分论坛五与会嘉宾合影)
会议举办期间,与会代表还共同走进莫干山风景区,参观了五四村、西坡·劳岭良室、民国风情小镇、郡安里等特点文旅项目和民俗集群,实地了解莫干山文旅融合、乡村旅游等发展现状,并举办“中青年学者之夜”特色活动,达到深度互动交流的良好效果。
凝心聚力共创学术品牌
以国际化视野勇攀文旅经济研究高峰
10月12日下午,在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小春的主持下,2024年全国中青年学者文旅经济研讨会顺利闭幕。各分会场评议人对各专题研讨成果进行了交流分享,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马峰和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范周院长共同为入选的优秀论文作者颁发证书。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名誉院长范周作大会总结发言,从时代背景、发展特点展开,殷切寄语中青年学者,提出了六点思考与大家共勉。
一是文旅经济研究需跨越传统界限,深度融合各行业,探索新机遇;二是文旅经济研究需紧慢结合,紧密贴合当下现实,同时夯实基础理论研究;三是文旅经济研究需强化四大意识:前沿、科技、融合、国际,缺一不可;四是文旅经济研究需强化内涵发展,打造学术品牌,培育中青年学术领袖;五是文旅经济研究需具备国际视野,打造全球文旅经济论坛,提升国际话语权;六是文旅经济研究需快乐学术,追求心灵与身心的共同愉悦。
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全国中青年学者文旅经济研讨会将始终秉持着挖掘人才、服务人才、共创共享的原则为文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