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中青年智慧,共筑政产学研平台——范周院长接受新华网专访

10月11日至12日,2024年全国中青年学者文旅经济研讨会在浙江省德清莫干山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启航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来自人工智能领域、人口学领域以及文旅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业内知名企业家与政府一线管理人员共同研讨当前文旅领域的新特点、新机遇与新挑战。会议期间,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文传学院名誉院长范周接受了新华网专访。本文为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的实录。

 

 

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到“文旅+”“+文旅”的遍地开花,一幅“诗与远方绽芳华”的锦绣图景正在祖国各地徐徐铺开。今年国庆假期期间,群众出游意愿高涨,文旅消费热力十足。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同期增长7.9%。

 

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表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引导扩大消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孙业礼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时所说,从行业发展来看,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长、收益面广,涉及各行各业,文旅可以“加”百业,百业也可以“加”文旅,百业加上文旅,既可以带来人气又能够开辟财源,就会出现人财两旺的好势头。

 

在此背景下,2024年全国中青年学者文旅经济研讨会于10月11日至12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举行。会上,数十位院士专家、企业代表、政府管理人员与中青年学者围绕“启航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共同探讨展望文旅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未来。会议期间,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文传学院名誉院长范周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汇聚多元智慧

搭建政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

 

今年研讨会不仅延续了往年的学术盛况,更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日渐成为文旅和旅游领域备受瞩目的品牌活动。

 

范周教授表示,和去年相比,今年研讨会有四大亮点。一是进一步扩大了与会嘉宾的行业范围,突破“就文旅说文旅”的自身局限。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度发展,科技变革、人口变化对文旅领域的影响日益扩大,因此大会特别邀请了潘云鹤院士、谭建荣院士以及著名人口学专家原新教授进行主旨分享,分别从人工智能与人口学等角度,为文旅从业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同时,围绕宏观经济、文脉挖掘以及“十五五”规划期间应重点关注的问题等角度,大会策划了一系列主旨演讲,不仅拓宽了文旅研究的视野,还深入剖析了制约和影响文旅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贴近现实、更具有实操性的工作对策,这是第二个亮点。

 

三是案例分享环节聚焦文旅领域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场景,邀请10个文旅经济创新案例负责人从具体案例出发进行分享。这些创新案例不仅展现了互联网时代文旅产业的无限可能,也提醒文旅从业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研究并剖析新兴现象,而非固守传统的理论体系,才能适应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推动其持续繁荣。

 

大会的第四个亮点是搭建了一个供中青年学者沟通交流的平台。范周教授指出,“中青年学者虽有机会通过各种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机会相对有限”。为此,大会设立了5个紧扣当前文旅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要求的平行论坛,以中青年学者提交的论文质量为评选标准,从数百篇论文中精选出50篇优秀论文作者,邀请他们参加平行论坛的分享、评议。范周认为,“虽然每篇论文的字数要求在8000字至1万字,但中青年学者都能紧密结合实际,撰写出内容详实的文章,为全国文旅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传承莫干山会议精神

挖掘中青年文旅经济人才

 

聚焦“文旅经济”主题,研讨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系列重要论述,致力于搭建展示中青年文旅学者研究成果的窗口,为文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的学术力量。

 

它缘何落地德清莫干山,并在那里连续举行2年?这不仅得益于德清不断跃升的城市品牌影响力、文旅产业发展竞争力以及大型会议活动承办力,范周认为,“1984年莫干山会议”也给了他深刻的启示。

 

(1984年莫干山会议全体与会人员合影。图片来源:浙江党史)

 

当时,一批青年经济工作者齐聚莫干山,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引起中央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奠定了重要基础,被誉为“经济改革思想史的开创性事件”,也直接影响了后来中央的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据了解,这批青年经济工作者的选拔秉持五不讲原则,即不讲关系、不讲学历、不讲职称、不讲职位、不讲名气,仅凭论文水平确定代表资格。

 

这种唯才是举的用人观和英雄不问出处的理念直接影响了全国中青年学者文旅经济研讨会的策划。范周教授在研讨会筹备初期就明确提出,中青年文旅学者能否参会不能仅仅根据他们的学术地位或职务头衔决定,而是要以他们提交的论文质量为评判标准。这一举措打破了学术界传统观点的束缚,使得更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学者得以脱颖而出。为此,研讨会从5月份起面向全国范围广泛征集论文,经过严格评选,组委会最终遴选出50篇优秀论文并邀请这些论文的作者参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提升研究水平的平台。

 

深化文旅经济研究成果

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

 

文化和旅游既是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的重要内容,也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有关同志认为,“进一步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关键在于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力度”。

 

近年来,人们对文旅服务的消费需求有了新变化,旅游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跟着演出去旅行,为了美食去旅行,奔着民宿去旅行。这些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对文旅产品、文旅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理论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变化,范周认为,要“强化中青年学者的整体素质培养”,让理论研究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开展细致、深入的研究,为文旅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图片来源:浙江文旅资讯)

 

同时,范周建议,应“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他认为,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标志着中国学术界更加主动地走上国际舞台,是展示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展现国家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与各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有效方式。他提到,研讨会明年将邀请国外知名学者作为观察员、邀请国外知名高校和企业的研究人员作为特邀嘉宾,以提升研讨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范周教授同时鼓励中青年学者要继续解放思想,不仅要致力于为各级党委、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还要拓宽国际视野,积极与国际学术界交流互动,共同推动我国文旅经济研究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