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讲堂实录丨范周:AI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新趋势

一、AI:是工具,也是革命

 

当下,AI与高等教育的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近两年,教学环境变化愈发显著,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渠道大大拓宽,师生几乎处于同步学习状态。环境的变化既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挑战,也充分说明,AI时代的教育教学、教材课程建设,已成为全国三千多所高校教师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AI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深远,而教育与数字文化产业紧密相连,因此,AI的发展必然也会给数字文化产业带来诸多变化。

 

(一)人类对AI认知的演变:正从幻想走向现实

 

AI的发展,既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无从选择。这些曾经被视为“异类”的发明,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I亦是如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这一年被视为人工智能的诞生之年。随后,机器开始承担一些重复性工作,比如工厂里机械臂可以不停地焊接和喷涂,银行的自动交易业务等。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在人工智能领域与西方存在较大差距。到了上世纪70年代,人工智能进入“帮人干活”的阶段,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出现,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的一批工业大学也在这一时期相继增设了相关专业。与此同时,在医疗领域,斯坦福研发的医疗诊断系统等成果,开启了智慧医疗的新篇章。21世纪10年代至今,人工智能发展到人机协作的高级阶段,AI的应用更加广泛,例如在中医领域,机械臂神经元处理技术正助力攻克一些难题;在肿瘤穿刺手术等方面,AI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

 

(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扫描一次后,系统便可完成患者坐标与定位系统坐标系的配准,再根据手术路径规划,即可实现穿刺器械的准确导航定位。图片来源:上海市东方医院)

 

同时,从市场数据来看,AI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根据《2024 - 2025中国AI大模型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截至2024年,中国AI大模型单一市场规模已接近300亿,预计明年将突破700亿,而全球人工智能市场预计今年可达5000亿;阿里巴巴宣布未来将投入3800亿用于建设云和AI,中国众多人工智能企业的投入总和近万亿;此外,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企业数量约占全球的1/7;数据分析公司Dealroom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AI领域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AI初创企业共筹集了1100亿美元资金,较上一年猛增62%。这些数据充分表明,AI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上升期。

 

AI的现状:超越人类,还是模拟人类?

 

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许多方面已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在图像分类、语音识别、知识问答等领域,AI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语音生产方面,如中国传媒大学周边的播音主持培训基地,以往在播音和配音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但随着智能播音和智能配音的出现,这一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人机对弈方面,2016年,谷歌的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2017年又战胜了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复杂决策领域的巨大潜力;在无人驾驶方面,特斯拉、谷歌等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有望在未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在雄安新区、德清县等地,无人驾驶汽车已开始实际应用;在内容创作方面,如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一条新闻最快能在一秒左右完成写作,AI还能实现视频、图像生成,内容个性化推荐等功能。

 

(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上路测试。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然而,这些能力的实现并非真正的智能突破,而是源于其背后的数据驱动机制。AI通过处理海量数据,提取模式并基于概率分布进行预测,但本质上,这种能力局限于对已有知识的模仿,而非对新知识的原创性探索。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AI目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特定任务的效率上,并非认知本质上超越人类。虽然AI在某些方面表现卓越,但它仍然缺乏人类的情感、创造力和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因此,将AI的统计优势与人类的理论能力相结合,将是下一阶段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大模型开源:机遇与挑战并存

 

大模型开源意味着什么?

 

大模型开源应用是AI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以DeepSeek为例,其开源代码和模型参数,以完全透明的方式与全球开发者社区分享研究进展。这一举措降低了AI研发的门槛和资金成本,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AI开发和应用中来,推动了创新和生态的繁荣,让AI技术从少数科技巨头走向大众。在开源浪潮的推动下,百度、科大讯飞等企业纷纷宣布开源计划。这使得普通用户也能借助AI技术进行文创设计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创作效率。但同时,大模型开源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安全和模型可靠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以及生成式模型的幻觉所引发的可信度问题等。因此,在应用大模型时,需要准确评估业务场景所需的模型版本、成本以及数据安全等问题,将内容安全纳入常态化的闭环管理。

 

(3月6日凌晨,阿里发布并开源全新的推理模型通义千问QwQ-32B。)

 

(三)AI+政务:AI“落地生花”的新模式

 

DeepSeek接入政务系统:确实有用还是跟风效仿?

 

AI在政务系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涵盖了政务宣传、智能问答、政策分析、便民热线等多个方面。在政务宣传中,AI可以实现工作留痕、公众号发布、会议总结、公文写作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会议记录和纪要的整理,过去需要人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利用AI,在会议结束后的几分钟内就能完成,并且还能进行分类和简单整理。然而,部分单位在应用AI时存在跟风现象,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规划和设计,只是简单地进行粘贴式操作,这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数据安全等问题。所以,在推广AI政务应用时,要谨慎评估,确保其合理、安全地应用。总之,AI政务的时代已来,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才能在智能化浪潮中抢占先机。

 

(无锡在省内率先实现政务信创环境下DeepSeek-R1-671B全尺寸模型部署。)

 

 

二、AI如何影响未来社会产业形态?

 

AI将全方位影响未来社会产业形态。在传媒领域,AI的应用无处不在,除了新闻写作、内容推荐,虚拟主播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2025年春节期间,《杭州新闻联播》节目在1月28日(除夕)到2月4日(农历初七)期间采用AI主播播报。该节目的AI主播以高度逼真的形象与零失误的播报表现,迅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讨论;在娱乐领域,配音工作也可能因AI的发展而发生变革,未来或许不再需要人声嘶力竭地配音,智能化模拟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零售业,数字人店员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店员难以牢记所有商品信息、无法针对每位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痛点,每一家便利店的数字店员,能根据顾客需求精准推荐商品,提供购物方案,还能陪顾客闲聊,提醒天气和节日等信息;在医疗领域,AI已经能从诊前(AI+分诊/导诊、AI+预问诊)、诊中(AI+电子病历质控、AI+辅助诊断)、诊后及院外(AI+康复健管、AI+居家保健)全场景赋能医学诊疗行业;在文旅领域,AI不仅可以通过语音导览、AR/VR展示景点历史,减少导游在基础讲解上的工作,也可以根据游客偏好自动规划最佳路线,节省导游在行程安排上的时间,还能处理预订、票务等事务性工作,让导游专注于服务。

 

(《杭州新闻联播》AI主播小雨)

 

假如未来你在这些行业,你该如何应用AI?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AI能应用于数据分析和挖掘、网络安全与威胁检测、智能算法与软件开发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和洞察,实现网络威胁的实时监测和自动防御,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的软件功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智能电网系统通过采集大量实时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现对电网的智能分析和智能管理。如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用电数据,预测用电符合风,从而合理涉及电网容量,减少电网的浪费;在建筑领域,基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智能建筑,通过感知、控制和决策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能源系统的智能管理和优化;在交通领域,智能交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交通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实现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的节约。

 

三、AI替代人工浪潮来袭,我们会被淘汰吗?

 

面对AI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可能会担心自己是否会被淘汰。范周教授认为,大家既不必抗议,也无需焦虑,而应该积极寻求与AI共生的方式。就像爱奇艺搭建“数字化剧组”,通过“数字化剧组”可以实现“边拍边剪”,大大提高了电视剧制作的效率;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在AI的助力下迅速发展,未来五年有望达到5000亿到8000亿的市场规模,人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让AI为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赋能。总之, AI真正取代的不是人类,而是“不会使用AI的人类”。未来智能时代,需要AI相关人才,但更需要的是各行业经验丰富、基础扎实的人,去应用AI,后者的需求远大于前者。

 

(爱奇艺星罗平台自动化生成海报)

 

作为青年学子,要积极搭建与AI有关联的学习桥梁,不断学习和适应时代的变化;作为高校,更要紧跟时代步伐,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愿大家都能积极拥抱AI,在充满变革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期待AI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